说到枸杞,宁夏人都不陌生,作为宁夏的一张“红色名片”,这个颜值颇高的小红果早已走出宁夏,走入国际市场。但枸杞究竟怎么吃才健康?“宁夏枸杞”品牌背后,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研发故事?这些问题的答案,在上周六举办的开卷读书沙龙现场一一得到了解答。
科研人员眼里的宁夏小红果
“人就应该像枸杞一样,外表漂亮却不张扬;小小的果实看着不起眼,但营养丰富有内涵。它能从600多年前走到今天仍是响当当的名头,你们说,人是不是也应该这样活!”当天活动现场,作为主讲嘉宾,种苗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、首席专家李健对枸杞的这番解读,引得书友们频频点头。
李健与书友分享宁夏枸杞研发的故事。
就在几天前,李健参加了央视一档宣传各地风味特产的节目录制,和其他省市邀请文艺界名人做代言人不同,李健是以科学家的身份为家乡特产“宁夏枸杞”代言,这让她感到意外之余,备感荣幸。“从大学毕业我就开始研究枸杞,到现在已经35年了。这期间,每次到国外做宣讲时,我都会告诉他们,我从中国宁夏来,宁夏有最好的枸杞。”宁夏枸杞为什么好?李健说,这和宁夏风土有关,这里的光照、温差、土壤、水分等各个条件聚合在一起,为枸杞创造了最好的生长条件。如今,李健和她的科研团队已选育出多个枸杞新品种,并在全国12个省区大面积推广。
“宁夏科学汇沙龙”从枸杞开始
“枸杞树一般一人高,一年能长9-12茬果实,分夏果和秋果两季采摘,因为需要人工采摘,所以我们能从采摘下来的枸杞果上,判断采摘的人是男的,还是女的。”李健的学生王昊向大家“爆料”了许多枸杞的小秘密。他说,在采收枸杞时,力度和手法的不同都会对果实表皮造成不同的影响,使劲摘下来的,手指掐捏的位置会发黑,等枸杞烘干后颜色也会较深。“女性采摘时动作较轻柔,摘下的枸杞就会相对红亮。”“枸杞最正确的食用方式就是直接干嚼,这样活性物质才不会因高温、水泡等原因流失。”李健补充说。
现场书友纷纷表示,能和科研人员近距离交流,十分难得,希望未来能举办更多科普类沙龙。对此,自治区科协组宣部部长冉登峰介绍说,由自治区科协、自治区科协第八届常委会科技人才工作专委会主办的“宁夏科学汇沙龙”,旨在为科技工作者与社会公众搭建思想碰撞的平台,沙龙每期邀请1-2位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嘉宾,重点围绕创新驱动、产业发展、人才培养等内容,与科技工作者、社会公众现场互动,普及科学知识,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。本次活动就是联合银川晚报开卷读书沙龙活动共同举办,也是“宁夏科学汇沙龙”的第一期活动
联系人:宁夏枸杞协会
手 机:0951-6836790
邮 箱:nxgouqixiehui@163.com
地址: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西夏古城B区3号楼 宁夏枸杞文化馆3楼
电 话:0951-6836790
传 真:0951-68367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