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造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新优势
宁夏振兴发展枸杞产业纪实 (上篇)
来源:华兴时报
2016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视察时,对枸杞产业给予了高度评价,指出“宁夏是我国的枸杞之乡……对这些历史悠久、享誉盛名的原字号、老字号、宁字号农产品,要倍加珍惜、发挥优势,不断提高品质和市场占有率,把特色现代农业做实做强。”
近几年,宁夏枸杞一次又一次亮相国家乃至国际舞台,展现了其独特的品质、品牌和产业魅力。从品牌价值的提升上看,宁夏枸杞由2014年的23.42亿元提升到2016年的161.56亿元,一跃位居全国农业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第四名,标志着宁夏枸杞品牌和含金量得到大幅提升。
承袭4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600多年的人工种植历史,宁夏这一方沃土孕育的红色产业,正如它光鲜亮丽的颜色一般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。
在我区6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枸杞作为宁夏面向世界亮丽的“红色名片”和最具特色的地域符号,已有超过500年的品牌形成历史。近年来,随着枸杞产业的快速发展,打造“宁夏枸杞”区域公用品牌已成为助推枸杞产业崛起的首要任务。
2015年,自治区党委、政府作出“再造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新优势”战略部署,从顶层设计为未来五年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我国是世界枸杞生产第一大国,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稳居世界第一。2014年全国枸杞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万亩。而作为全国枸杞产业发展的核心区、世界枸杞的正宗原产地,宁夏枸杞种植面积截至2016年末已经达到90万亩,占全国枸杞种植面积的45%以上,枸杞干果总产量达到9.3万吨,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5%。
“世界枸杞在中国,中国枸杞在宁夏”。多年来,宁夏枸杞以其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、科技优势、品质优势、品牌优势享誉国内外。自治区党委、政府高度重视枸杞产业发展,将枸杞产业作为宁夏最具地方特色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抓,从政策、项目、资金、人才、科技等多方面大力扶持。
如何站在历史已经形成的传统优势的基础上,将我区这张“红色名片”打造得更响更亮?2016年,自治区政府审定并通过《再造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新优势规划(2016-2020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,发出了“十三五”时期的总动员令。
为促进枸杞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,提高宁夏枸杞品牌影响力,《规划》强调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将从基础研究、良种培育、基地建设、精深加工、品牌建设、文化引领六方面寻求突破。在此基础上,提出良种培育、示范基地建设、低产低效改造、质量安全提升、龙头企业壮大、文化引领等六项重点工程。
宁夏枸杞种植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变迁,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优势底蕴。然而,产业要走向成熟,靠历史文化传承还远远不够,更需要对生产经营模式进行深刻“变革”。
“好枸杞可以贵一点。”近两年,宁夏枸杞龙头企业——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的广告语传遍了银川街头巷尾。该企业率先改变枸杞传统“大袋散装”的售卖方式,探索出了一条提升宁夏枸杞价值的转型之路,公司董事长郝向峰坚持走精品化、科技化、品牌化之路,在枸杞行业推出独立真空小包装,掀起“红色风潮”,引领枸杞产业走上了崛起之路。
研究证明,在枸杞的主要成分中,宁夏枸杞多糖含量最高,微量元素含量中,铁、锰比值相对较高,加之含有元素硒、甜菜碱、牛磺酸等成分,对癌症和心血管病的预防、保护心脏和美容养颜有独特的作用,是唯一被载入新中国药典的枸杞品种。
“好茶动辄几百上千元一斤,而养生佳品枸杞一斤却只能卖几十元钱,这与枸杞的身价不符。”在郝向峰看来,宁夏枸杞行业现在仍然存在低质低价、同质化的恶性竞争。他希望“好枸杞可以贵一点”的品牌定位,能引导行业不断提升枸杞品质与附加值,让好枸杞与消费者产生共鸣,进一步提高宁夏枸杞深加工转化率,引领宁夏枸杞产业提档升级,为再造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新优势再立新功。
东经105°45’,北纬37°29’,在正宗枸杞原产地中宁县恩和镇,由宁夏杞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的面积为1000余亩的枸杞基地,已成为枸杞标准化种植的一个标杆。
恩和是明代枸杞“国朝岁贡”的核心产区,这里南依红梧山,北临黄河,古老的引黄灌渠“七星渠”傍田而过。“生产好枸杞不仅要有好基地作为支撑,还要求在栽培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。”宁夏杞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,在恩和镇枸杞种植基地,现代化的生产设施一应俱全。其中包括新引进的激光仪平地、水准仪标定栽植穴位、机械化制穴、大穴培肥……通过标准化管理,杞泰枸杞33个环节的产、加、销、管等技术工艺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。
传统产业不走传统路线,新生产方式的益处显而易见。近年来,我区枸杞产业在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的引领下,打破了过去传统的一家一户种植模式,走出了一条集约化、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的发展之路,实现了传统产业的根本性转变,带动宁夏枸杞产业完成了由点到面、由弱到强、由粗到精的跨越式发展。
宁夏枸杞产业依靠龙头企业在技术、资金、设备方面的雄厚实力,形成了推动规范化生产的合力,既解决了枸杞质量安全隐患问题,也解决了销路问题。
每年4月至5月,在同心县河西镇同德村务工的当地移民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,每人月均收入2000元以上。而到了6月至9月的采摘高峰期,人均采摘收入可以达6000元以上。村民脱贫致富,靠的是县上为该村引进了润德农林科技生物有限公司。
一直以来,干旱缺水的同心县,县穷民贫是最大的县情。近几年,同心县致力于发展枸杞产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,在已出台的《同心县枸杞产业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》中,明确提出加大土地流转力度,成功推广龙头企业连片开发模式。
“过去,农民们辛辛苦苦耕种,尚且填不饱肚子,部分劳力背井离乡,到外面寻找生存发展之道。如今,同德村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外出打工者陆续返村,村里的移民也稳定下来。”同心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一头挑起发展, 一头担着惠农。龙头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,还将企业利润留在了当地,通过雇佣大量劳动力,让农户获得生存与发展,实现了农企共赢。据统计,截至“十二五”末,我区以枸杞干果、果汁、果酒、籽油、芽茶等产品为主的各类销售加工企业达200余家,其中,规模以上加工流通企业超过60家,枸杞加工转化率15%。在枸杞主产区规模乡镇及专业村农民来自枸杞产业的收入占到了60%以上。
面对新形势新常态,宁夏枸杞产业的新优势从何而来?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陈建华提出了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后宁夏枸杞产业提质增效、转型升级的主线”思路。
据介绍,在甘肃、青海、新疆等省区枸杞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的背景下,宁夏枸杞“突出重围”之策有了明确指向。“和其他产区‘拼面积’我们不具备优势,我们要做的是努力追求品质上的第一。宁夏枸杞具有资源品牌人才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优势,要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,以政策引导补短板,科技创新破瓶颈,深化改革促转型,着力推进枸杞产业品牌引领,创新发展、绿色发展、融合发展。”陈建华说。
枸杞既是经济林,又是生态林,在生态文明建设被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今天,宁夏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着力发展枸杞、葡萄等特色产业,打造集研发、种植、加工、销售、文化、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进一步完善宁夏枸杞质量安全标准体系、道地中药材标准体系、质量认证体系和质量追踪体系,加快推进枸杞产业提档升级进程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针对目前还存在的品牌保护、科学技术创新、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短板,宁夏枸杞产业将按照规划引领、系统布局的思路,补短板、强弱项、优产能,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着力构建品牌引领、科技支撑、社会化服务、三产融合、文化促进、“互联网+”的现代枸杞产业体系,努力建设丝绸之路枸杞产业核心区、中国枸杞之都。
联系人:宁夏枸杞协会
手 机:0951-6836790
邮 箱:nxgouqixiehui@163.com
地址: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西夏古城B区3号楼 宁夏枸杞文化馆3楼
电 话:0951-6836790
传 真:0951-6836790